一、2018年個稅改革最新進展
2018年6月19日,個人所得稅法修正案草案提請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三次會議審議,上一次個稅法修訂還是在2011年6月30日,當時把個稅起征點從2000元提升到3500元,而2018年這次修訂是將個稅起征點從3500元提升至5000元(6萬元每年)
二、個稅修正案草案中包括
1. 將工資薪金、勞務報酬、稿酬和特許權使用費等四項勞動型所得實行綜合征稅;
2. 增加子女教育支出、繼續教育支出、大病醫療支出、住房貸款利息和住房租金等專項附加扣除;
3. 優化調整稅率結構,擴大較低檔稅率級距。
整體來看改革力度還是很大的,也回應了社會上老百姓的關切,譬如增加專項附加扣除等。
三、2018個稅改革何時落地
另外草案中還提及了2018個稅改革何時落地的消息,主要分兩步走:
1.自2018年10月1日至2018年12月31日,計算個稅時先按照5000元起征點和新的稅率表實施。
2.從2019年1月1日開始,全面施行新的個稅法,包括專項扣除、堵塞稅收漏洞等規定全部實施。
也就是說,大家從10月份就可以享受到個稅改革的優惠啦,從明年開始就可以全面享受新的個稅法。當然目前還處于征求意見階段,不排除后續會有一些修改。
四、個稅改革方向分析
個稅改革的確遠非是將個稅起征點由3500元提高到5000元或7000元這么簡單。目前,個稅改革主要有三個方向:
1.提高個稅起征點
這種改革比較簡單易行,但相比中低收入者,月收入達到15000元以上的高收入者減稅效應更加明顯,這不利于稅收公平,也有違個稅改革“增低、擴中、調高”的總原則,即中低收入者少繳或免繳、高收入者多繳。
2、建立分類征收和稅前扣除機制
現在的稅收制度不管你有錢沒錢、經濟負擔大還是小,起征點都是一樣的。假如能把首套住房按揭貸款利息、子女教育、贍養老人等家庭支出納入稅前扣除部分,能為房奴、養老育兒壓力較大的工薪族減輕不少負擔。 不過,哪些項目可以做個稅抵扣、如何統計和計算比較復雜,這些成為個稅改革的難題。另外,簡單的抵扣也無法避免稅負不公平。
以呼聲較高的房貸抵扣來說,房價上漲后,低收入人群更加買不起房,而已經買房的人卻獲得了個稅抵扣,實際上不僅加劇了稅負不公平,而且還會導致階層分化更為嚴重,包括再教育也存在類似問題。
3、下調稅率
我國現有的個人所得稅采用7級超額累進稅率3%~45%,對于老百姓來說稅率仍然偏高。就拿最高邊際稅率45%來說,已經遠遠高于國際平均水平,同是金磚四國的俄羅斯、巴西、印度均不超過30%。
此次全國工商聯對個稅的提案,是從提高起征點和下調最高邊際稅率入手,尤其是在建立分類征收和稅前扣除機制比較復雜的情況下,具有很強的現實價值和可操作性。